我国陆地水域总面积约26.67万平方千米,大陆海岸线长约1.84万千米,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。特殊的地理位置、地形特征和气候系统,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洪涝灾害出现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。受极端气候影响,城市内涝、河流洪水、山洪滑坡等灾害增多,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与此同时,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涉水活动和休闲运动得到推广与普及,各地溺水、车船沉没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。近年来,社会应急力量在涉水安全教育、自救与互救能力普及、水上抢险救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,但也暴露出救援行动不够科学,装备配备不够合理、培训演练不够规范等问题。为提高社会应急力量在水上救援领域的救援实战能力,规范和指导社会应急力量水上搜救队伍开展能力建设、行动管理、装备配备等工作,使其成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中的有力补充,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组织有关单位,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,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应急力量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资料。编制了《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4部分:水上搜救&。
社会应急力量可参照YI/T1.1及本文件,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水上搜救队伍建设工作。具备相应能力的可自愿参与救援能力分类分级测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