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
第一条 为了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(以下称军队)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,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,根据国防法的规定,制定本条例。
第二条 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,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。 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,做好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组织、指挥、协调、保障等工作。
第三条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下列任务:
(一)解救、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;
(二)保护重要目标安全;
(三)抢救、运送重要物资;
(四)参加道路(桥梁、隧道)抢修、海上搜救、核生化救援、疫情控制、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;
(五)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、灾情。
必要时,军队可以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。
第四条 国务院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,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按照国务院、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。
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,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通过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提出,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按照国务院、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。
在险情、灾情紧急的情况下,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向驻军部队提出救助请求,驻军部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施救助,并向上级报告;驻军部队发现紧急险情、灾情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 施救助,并向上级报告。
抢险救灾需要动用军用飞机(直升机)、舰艇的,按照有关规定办理。
第五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需要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,应当说明险情或者灾情发生的种类、 时间、地域、危害程度、已经采取的措施,以及需要使用的兵力、 装备等情况。
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建的抢险救灾指挥机构, 应当有当地同级军事机关的负责人参加;当地有驻军部队的,还应当有驻军部队的负责人参加。